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

對待文化的態度

王德龍‧對待文化的態度

今日我國華人對待自身文化的態度大概有三種:一是用心愛護,二是過度譴責,三是毫無所謂。對於愛護自己文化的同胞,中華文化的千瘡百孔,岌岌可危,已經不需要再贅言。當務之急,反倒是該如何展開推廣與提昇的工作。然而,對於那一些總是批判或者不將之視為己任的同胞,“贅言”還是無可避免的。

華人不愛自己的文化,原因很多。從根本處談起,自然必須涉及清末的積弱,西方列強無情的掠奪與壓迫。還有的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,對傳統文化過於激烈的批判,以及震驚世界,並且遺禍至今的10年文化大革命。這一百多年來的內憂外患,使得民族文化和許多稀有動植物一樣,面臨瀕危的窘境。中國的崛起,固然使我國民眾對自身的語言文字刮目相看,但是,這卻不一定說明我們的文化從此便得以抬頭,大家已經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著信心。如果中國的崛起僅僅讓大多數的民眾看到華語華文的“現實價值”,那麼文化的未來依然罹患絕症,命垂一線,不能就此離開加護病房,從而轉到普通病房。

另外,我們在面對許多病態的社會現象時,輕易地將之歸罪於我們的文化,這也是導致民族文化認同危機的關鍵因素之一。日常生活中隨意批評自己文化的現象十分普遍,諸如大量黑心食品的湧現,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中華文化的缺陷導致的。近日讀報,甚至有文章劈頭便寫“中國五千年的文化——隨地吐痰的陋習”,觸目驚心之餘,不免感慨萬千。諸如此類的肆意批判,其實是這一百多年來形成的集體無意識行為。似乎只要是華人的問題、缺點,必然是我們的文化惹的禍。當然,正如有識者所認知的那樣,這一切實在是莫須有的罪名。反過來,所謂的中華文化,所謂的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等價值觀,正是為了對治人類以及社會問題而提出的。許多現代社會的病態,是我們無情無義地拋棄我們自己的文化後才產生的。例如當我們認為孝順也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時候,老年人被遺忘、遺棄或者隨意安置在老人院內等社會現象,自然會日益嚴重。如果我們反過來說這是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的弊端,那麼邏輯混淆也就嚴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。

21世紀的今天,如果我們仍愛護自身文化,在我們基本認識和瞭解中華文化之前,任何偏頗的、錯誤的評價,理應在日常言行中加意約束。否則我們看似無關緊要的態度,反而是導致中華文化病入膏肓的主要因素。

(星洲日報/言路‧作者:王德龍‧敬學書院山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