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11日星期一

教育與焦慮——山長王德龍

 
 

    在南京讀書的那幾年,每當我踏入南京博物院,觀賞和嘗試體會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以及艱辛時,腦海裏最常想到的,必是古人何以可以在工具如此簡單的情況下,創造出如此精湛的作品。傳統中國過去增經達到的格局與高度,今人尤其是距離文化祖國這麽遙遠的馬來西亞華人,確實不容易想象與感受。猶記得我的香港朋友站在一件彫鏤精細的漆器面前,俏皮而慨嘆地説道:“點解滴古人甘得閑喞。”他試圖通過戲謔的方式,讚嘆古人那種謹慎、用心、刻苦以及淡泊。
 
       爺爺和父親的那個年代,這種傳統還在。因此我們經常會談論到,他們是如何在薪酬微薄的現實下,日以繼夜,疲憊不堪卻出色地完成他們的職責。時至今日,環顧周遭,我們似乎再也感受不到那種爲了工作,爲了責任和義務,鞠躬盡瘁的故事。因此,新買來的東西,不是不耐看,便是不實用,再不然則是價貴而脆弱。由此不得不令人感到唏噓的是:時代真的是越變越好了?時代真的是不斷地在進步?
 
       實際上,時代比過去進步,只不過是一句空話。在強大的物質誘惑面前,大多數人爲了獲得這一切奢侈品,以及看似高質量的生活品質,也只能承認這是個事實。也可以這麽說,事實如果不排除人的欲望與私心,事實也可以是裹著漂亮外衣的毒品。毒品吃多了,人便再也不想知道真正的事實究竟是甚麽。
 
       那麽,人心不古連同器物也不古的原因究竟爲何?我想人被縱容、嬌寵、溺愛慣了是根本的原因之一。《顏氏家訓》〈治家〉謂:笞怒廢於家,則豎子之過立見;刑罰不中,則民無所措手足。治家之寬猛,亦猶國焉。但是如今的世界,不大聲斥責孩子、體罰學生已經成了明哲保身,自我炫示,以及切切不可高聲談論的課題。當我們慨嘆過去認真細緻的年代一去不復返時,我們更應該敏感覺察到的是:對於孩子以及學生的要求,我們是越來越低以至於無了。父母師長再也沒有甚麽要求,人的惰性以及傲慢心,將會迅速浮現,並迅速養成各種惡習。一個人的習氣,如果在它還未形成以前,可以不讓它成形,那無疑是最好的結果。而如果坏習慣剛剛萌芽,我們得以摘除它,那自然也是很及時的方式。傳統上杜絕壞習慣的方式不可謂不多矣,而嚴厲的斥責甚或至於打罵也是重要的方式。
 
       一談到這個話題,目下大多數人立即想到的便是孩子或學生被虐打的模樣。那種悲慘和終生的陰影,一直是大多數人認爲必須杜絕的事情。然而,任何事情如果都得從極端處去思考,不得中行而與之,我們將發現沒有甚麽事情是值得我們去推廣、實行以及擁護的。因爲數千年下來,所有制度和思想都曾經不同層度被錯誤利用過。至於極端的結果,亦可在文獻裏找到種種依據。這種焦慮所引發的恐慌,最終必然指向沒有對錯,沒有是非的路向。因之無是無非,對人的要求,對人的責任與義務,也就變得沒有思考的必要。基於焦慮和恐慌而閃躲或迴避,孩子和學生的惡習將逐漸養成。理論上的說辭總是這樣:等他長大以後他自然會調整,他自然會透過學習或修行一一去掉這一切。
       靈敏的人大概會快速想到,爲何不是不讓惡習形成,而是待它形成並根深蒂固了,方才需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將之拔除?至於是否皆能一一拔除,仍是一個極大的未知數。更爲關鍵的是,如果按古人標準,二十嵗以後,該是基礎確立並且出來為人民、國家做出貢獻的時候。如果二十嵗以後仍舊僅僅是解決個人問題,家教的缺失,以及學校教育的失敗,應該是我們該好好反省的重點。而所謂習氣,若從小養成了,等到成年才想辦法根除,無疑是一件艱巨的任務。多少人終其一生,一直在和自己的惡習、惡念對抗,從此無暇顧及身邊的人與事,更毋論承擔家國天下的重任。
 
       記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,他忽然憶及我們中學時候的訓導處和訓導處的老師們。他說那個時候是多麽地討厭他們,經常要斜著眼睛鄙視他們。我問:現在呢?他立即答說:太感恩他們了!他後來還回憶道,那個時候攷完試,臨放假前訓導老師會到各個電子遊戲中心巡視,那個時候他經常被抓,被處罰。“那時的老師多麽盡責,我有今天,不至於變坏,還是得感恩他們的嚴厲”。其實大家都明白,一顆種子种下去以後,你必須耐心等上二十年或更長時間,那顆種子才會長成理想的大樹。因爲焦慮與恐慌,呵護備至,揠苗助長,看到甚麽肥料都往泥裏堆,要不了多久,你就會發現種下去的苗子,要麽長不好,要麽枯萎,再也沒有光輝的未來。適當的責備與體罰,就如大自然中的風雨,一棵參天大樹的長成,必然經過大自然嚴厲的修飾與種種考驗。現在的父母與老師,正該走出家門與教室,去看看大自然如何養育健碩的生命。
 
       不要求,不責備,害怕衝突,只想孩子以及學生快樂,要不了多少年,我們也就會發現,這種快樂是短暫的,永久性的不快樂將會是父母、爺爺、奶奶、朋友,而最不快樂的則是那一個被嬌縱慣了的,被這一個時代歪理所誤導的那一個人。而如果我們不願意動氣來教育孩子與學生,内心真實的想法是不希望別人以爲我沒有涵養,沒有修行,沒有時代觸覺,不懂現代教育理論等等原因,這種時刻考量自我的心念,除了自私以外,還有甚麽好說的?過去的父母和師長,有者甚至終生被誤解,但他們仍堅持如故,並且不理會世俗眼光的行爲,對比視之,他們又是何其偉大,何其光輝。
 
       這個資訊汎濫的時代,與其費大量心神看流行暢銷的書,趕赴一場又一場名嘴的演講,被各式各樣的理論淹沒,從而迷失了方向並且喪失該有的遠見,不如囘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傳統,用心讀一讀那些曾經兩三千年來被奉為經典的文獻典籍。過去父母師長的教誨中,其實早已經融會貫通了這一些道理,虛心地向他們請教,適當地用在家庭與學校中,總比隨意抓一塊浮木,爾後又換一塊浮木來的更有意義。從生命的角度言之,難道這不纔是真正的尊重生命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