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22日星期二

建設真正的巴生文化城芻議(其四)——山長王德龍


丙、從大衆言之
一、尊重愛護 鼎力支持
大衆的態度,決定了事情的成敗。大衆對於老師士人的尊重,給予領導單位的充分配合,乃是建設文化城的基礎。空有理論和計劃,空有口號,不得民心,文化城終究只是一個幻想。
大衆首先需要認識到的是,在文化學習上,學校教育只是基本的教育,離開了學校,持續的學習,用心的培養自身的優雅與志向,方可提升生命素質。人生除開工作和賺錢,如果可以擁有更好的愛好和不斷的成長,人生將會變得豐富多彩,意義非凡。
故此,建設真正的巴生文化城,有助於生命的内化和升華,大衆理應鼎力支持和擁護。衆志成城,文化城的建設勢必事半功倍。
二、樂學參與 捨我其誰
然而,如何才是鼎力支持?對於文化城計劃的種種課程與活動,衆人都願意報名參與,樂於虛心學習,樂於謙恭用心,樂於謹慎沉潛,便是文化城最好的動力。否則,只有老師士人以及領導團隊的搖旗呐喊,衆人僅僅隔岸觀火,願意翹盼,卻不願意加入其中,成爲其中的一分子,文化城的建設亦必徒然無功。
巴生是我們的家,家的進步以及充實,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。你我的參與以及付出,你我的相互扶持以及理解,乃是這個大家庭和樂溫馨的前提。人人皆有捨我其誰的壯志,我們的孩子,我們的未來,必定充滿希望。
一個實至名歸的巴生文化城,首先需要的是巴生人的愛護、擁戴,以及投身其中。
丁、從文化人言之
一、強學樂道 剛毅守成
在教育普及的現代社會,並非受過高等教育便等同於文化人。當今教育僅僅重視知識以及技術能力的弊病,便是士人君子的大量萎縮。商業思維的無孔不入,衆人不自覺的被欲望牽引,過去有理想和操守,有志向和真才實學的文化人,已經悄然變質。因此,辨別文化人的標準,已經不在於學歷或者技術含量。品格以及涵養,方才是文化人的本質。
君子的學養與才幹,在百年母文化疏離的現狀下,早已經遠離中華民族的日常生活。建設文化城的關鍵,除了上述的種種,真正文化人的培養以及形成,同樣是不可規避的因素。文化人能否強學,能否於文化典籍上刻苦用功,並且對於正道有所領會和感悟,決定了文化城能否成形和長久延續。
文化城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,同時由於文化城並非商業城,故此,文化城須要文化人的長期以及細緻的耕耘,甚而至於犧牲奉獻,方可逐步成就。真正具備君子涵養的文化人,必可在艱苦和孤寂的環境下,憑藉剛毅的精神傳統,數十年如一日地持之守之,最終盼來文化城的成功落實。
反之,文化人如果墮落,文化城便可望不可及。
二、自覺自愛 自律自強
然而,文化人爲何墮落?甚麽因素致使文化人墮落而不自知?
誠如前文所言,世界性商業大潮的衝擊,西方流行文化的泛濫,以及中華民族對於自身文化的缺乏自信和認識,乃是文化人萎靡不振,甚而至於變節的根本因素。基於此,文化人自覺地回歸母文化,自覺地疏離商業思維,不再唯利是圖,不再亟亟於塑造個人名聲,高度的醒覺與反省,文化城方才具備了真實以及厚實的基礎。
除此以外,文化人如若不能自愛,文化城同樣也只能是海市蜃樓。文化人言談舉止的庸俗和躁動不安,思想境界低下,將造成民衆榜樣的缺失。喪失文化人的城市,必定不可能是文化城。捨棄高度的自律自制,將隨性隨便標榜爲自在自适,包裝成創新和創意,所謂的文化城亦將只是自欺欺人的私欲之僞裝。
要之,文化人的自強不息,艱苦卓絕而能甘之如飴,不在利益以及權勢的威嚇下讓步,民衆必定能夠盼來真正的文化城。而這樣的文化城,方才是可持續發展,同時又造福子孫後代的文化城。
仍需贅言的是,如若民衆能夠護持文化人,不獨文化人創造適宜於文化生根發芽的環境,其實民衆亦可創造適宜於文化人生存的空間。如此這般,文化城便近在咫尺,無須頻頻往外求索。
最後不得不著重強調的是,文化人如若不能指示正確的路向予民衆,反之卻在利欲熏心的左右下, 自身腐敗與凋敝,從而導民衆於歧途,這正是文化崩坏,文化城無望的根本因素。
附記:此篇所論,主要集中在思想精神層面。急著要成果的人,不免嗤之以鼻。然而,思想決定行動,精神彰顯品格。莽撞胡爲,無德無能,文化城終究只是一場空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