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31日星期二

同与异 —— 山长王德龙



  中华民族并不爱好谈论或者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差异,因此也就不特别强调独特以及个性。对中华民族而言,差异是必然的,独特以及个性自然也是必然的。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他人相异的背景和遭遇,加之学养的不同,差异总是自然存在。正因为差异的必然性,中华民族更关注的是尊重差异的前提下,人与人之间如何因差异而构成一个和谐的群体,因种种的不同而彼此珍惜、爱护与协作。因之如此,中华民族对于破坏和谐的人、事以及理论,总是有着高度的警惕。

我们是如何的追求相似、相同与一致的呢?从生活用语中便可见出此中端倪。比如,和我同一个班级的朋友,我称之为同学或者同窗;和我同一个导师的朋友,我把他视为同门;学校里与我同一间寝室的,是我的同房友人;和我在同一个公司里上班的伙伴,我目之为同事或者同僚;与我同一个理念,同一个生命方向的人,不管认识与否,他便是我的同道;而那些和我从事同样工作的人,他也就是我的同行或者同业;至于我的兄弟姐妹即是我的同胞;而那些同一个祖宗而不同家族的亲人,我们视之为同宗;辈分相等的是为同辈或者同侪;岁数与我相同的则是我的同庚;志趣相同,主张一致的,称为同调;甚至于爱好相同的人,我们还有一个同好的雅称等等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,在以外,总是有着各种各样与我相同、想近的人,并不孤单,当然也并不特别重要。故此,孔子才强调说: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。目中恒常有人,也就自然而然变得微不足道了。

这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和谐的具体例子,也是中华民族实践大同理想的根基。也正因为如此,在面向西方实现现代化以前,传统中国人总体而言,生活在一个十分安定和乐的社会之中。钱穆先生举过这样的例子:清末北京固然内忧外患,可是有一个德国人到了北京以后,发现人口超过百万的偌大北京城,却没有欧洲的纷乱和动荡,社会问题不多。这名德国人是怎么产生这样的判断的呢?因为他发现北京城的衙差极少,出了北京城,广袤的中国土地是没有警察的。由此,他开始专研中华文化,回到德国以后,俨然是一名中国通,一名出色的汉学家。从这个例子可以明确说明的是,传统中华民族的律法虽然并不严密与严苛,可是基于对涵养的求索,以及和谐安定的追求,中华民族可以很好的节制和管理自己,从而维系了社会与国家的稳定。

  反观现代社会,对于志同道合、志趣相投的知己朋友已经看得十分淡薄。连带求同存异的思想,似乎也一并变得不再重要。关起门来享受孤寂的宅男、宅女,竟然也成了一种时髦;公然展示自己种种欲望的行为,大家也觉得是个人的权利,无须大惊小怪,乃至于视而不见;孩子以及年轻人的我行我素,大家也觉得合情合理,张扬自我,旁若无人似乎也都可以视为社会的常态。然而反讽的是,一切都变了,唯一不变的是,在如此基础上,人依然追求着幸福美满以及快乐自适。敏锐的人必然能够强烈感受到,如此庞大的差异性和对比性,幸福美满以及快乐自适是无处落脚的。

  由此想到的是李白。现代人看李白,大概只看到了李白强烈的个性。因为,我们是用现代的眼光去理解他的。对于古代文人的种种判断,往往也是困在现代的牢笼里实现的。古人于九泉之下,估计不希望现代人如此这般的感受他。李白对影成三人时,感叹的是知音或者知己的不在身边;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时,忧思的并不是怀才不遇的自己而已。少了对和而不同之文化精神的理解,现代人其实读不懂古人的心。李白如若可以再世,感叹应该会更加的深沉。千余年后,能够真正体会他的人,反而更少了。

    还可以说一说和而不同。不是说要同么?何以此处又说不同了?简单言之,现在的即是古代的。按《论语》里和而不同不同,其参照标准乃是小人。如果真要说差异,君子与小人必然有差异。如果没有差异,也就不会有孔子、孟子、朱子等往圣先贤。然而,钱穆先生又言:所以小人常可以起意来反对君子,君子却存心领导小人,决不反对小人。小人可以起意残害君子,君子始终存心护养小人,决不残害小人。(《湖上闲思录·阴与阳》)如此精神,则差异之上也就还矗立着一个基于仁德与仁爱的和而不同了。也可以这么说,爱好强调差异,好强好斗,好与人争权争利的人,其内心的仁德必然十分有限。

   因此,中华民族种种对比性概念的提出,并非为了差异而强调差异。在涵养以及道德的前提下,中华民族探讨的是如何既看清差异,与之有所区别;另一方面则尊重差异,同时又不乖离扭曲了道义。比如雅俗之分。错误理解古人的雅俗观,必然以为清雅高高在上,低俗则永远是被歧视的对象。虚心研读经典以后,所谓的雅俗之辨,恰恰为的是民众素养的提升,以及和谐社会的营造。故此钱穆先生曾如此说道:中国传统人品观中,极重雅俗之分。雅者,不论在文字上、意境上,求能通于广大之地域,并悠久之历史中。俗则限于地,限于时。狭小短暂,各不相通。人生須能跳出世俗小圈,乃能进入人文大圈。在人文大圈中,自可包有世俗小圈。但在世俗小圈中,则并不能包有人文大圈。故雅不避俗,俗则更不能雅。(《双溪独语·篇十三》)

  要之,为了差异而述说差异,为了个性而追逐个性,反而陷入小人以及庸俗的境域,无可超拔。在和同的精神下,既维护了人类社会的安定宁谧,同时反而更能够包容差异性的存在,并创造出真正多元与丰厚的生命境界。文学上韩、柳、欧、苏的差异,书法上苏、黄、米、蔡的差异,既因了涵养的和同,对于正道的孜孜持守,从而各自绽放出千古耀眼的光芒。说和同便扼杀了性情与才华的人,是既不读书而又喜欢不负责任地随意妄语之人。

  求同存异,心存善念,同心同德,人类才会有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