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谈文化传承
王德龙·敬学书院山长
或许,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:读书、求知识、学文化为的是什么?如果答案除了谋取一份职业,赚钱和过好的生活以外,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以及意义,那么我们才有往下继续谈下去的必要。
但凡提倡创新与创意,总是会与中华文化扼杀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联系起来谈论。而作为读者的我们,也似乎早已经习以为常,除了不疑有他以外,可能赞同此论调的也不在少数。然而,中华文化真的是造成我们不够创新与创意的元凶吗?如果我们愿意私下在心里如此反躬自问,那么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:中华文化果真的是抑制人们的创造能力,那么我该如何看待影响世界极其深远的四大发明?历朝历代那些著名的思想家、诗人、文人、书法家、画家、医生等伟大人物又该如何定位?另外,我是不是不须要学中华文化了?
远的暂且不去说他,先说离我们比较近的。天花曾经是人们闻之色变的疫病,据资料显示,十七世纪时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就高达四千万人。而发明天花疫苗,解救世界亿万人口的,正是接受了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华民族。明朝末年的“种痘法”已经相当成熟,1688年清朝初年,俄国曾派遣医生到中国专门学习如何种痘,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的夫人也学会了这种接种疫苗的方式。此后,种痘法便迅速地在欧洲、中东与美洲流传开来,并且救人无数。诸如此类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,我们若仔细翻查史书、典籍,我们会惊讶地发现,用“罄竹难书”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。依此,我们凭什么说中华文化扼杀人们的创新与创意能力?须要强调说明的是: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与创意思维,两者的基础是道德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。我们鄙弃一切徒有经济价值,损人而利己的所谓“创造”。
当然,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端详我们自己的文化。韩国以及日本的成就,举世瞩目。大陆以外的香港以及台湾当然也可以纳入考察的范围。他们何曾因为中华文化的因素而始终没落,寂寂无名?当我们诧异于日本人在大海啸以后的镇定、彬彬有礼、高度自律的时候;当我们深深地赞叹韩国人和日本人待人接物的礼貌时,我们本应该回过头来思考中华文化原來对社会、对其他民族、对世界的贡献以及意义是多么大。当我们无法跳脱功利思维的僵化思考模式,我们必然无法看到自身文化的优点。当我们只会去片面地审视我们文化中的缺点与问题时,我们刻意地贬低自己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。
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华文教育的角度去考虑中华文化的问题:如果中华文化真的一无是处,我们还有坚持华文教育的必要吗?我们坚持华文教育,显然不是纯粹为了传承民族的文字和语言,透过文字和语言的高度掌握,我们真正想保护和坚守住的是我们的文化。别人用极其残酷的方式来殖民我们,剥夺我们的文化、生命、财富,我们却毫无节制地赞赏他们的一切,贬损自己伟大的思想与精神、文明与文化,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。
要之,文化如果是民族的根本,如果我们真的爱护我们的文化,而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是我们的天职,那么目前应该做的是摒弃功利思维模式的窠臼,以及停止过多、过激和过急的议论。接着下来的当务之急,当然是沉着、冷静、慎重与认真地学习中华文化。对中华文化的一知半解,缺乏“承前”的精神与目标,“启后”便成了无源之水,无根之木。我们在文化复兴之路上已经艰苦备尝,如果我们仍自己践踏自己,那么,中华文化依旧疲弱的局面,他人依然无法打从心里敬重我们的现象,必将无可避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