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记得高中的时候,数学老师给我们好几道数学题让我们解答,四十分钟后,只有少数人完成了这一些题目,答案揭晓时,没有一人完全答对,当老师说这几题是中国小学五年级的题目时,我们都惊呆了。十四五年前,我还是一名中学教师,有一次高一的作文课,我仿造了数学老师的方式,给学生们一篇文章,让他们去阅读、感受和分析,然后我问他们:“你觉得作者是小学生、中学生或者是大学生?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是大学生所作,少部分学生甚至还认为是中国大陆或台湾某作家的手笔。而正确的答案则是,这是一篇中国大陆初中二学生的文章。大家和我当年的反应一样,惊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。
考核的意义自然不在于刁难学生,然而除了对往日所学的复习与强调以外,考核内容稍微抬高难度,有这么几题比考生的总体水平稍高却也是必须的。生命的前方还有一座高峰等待我们去攀登,生命才不会固步自封,自高自是。对于那一些天资比较好的学生而言,少数的这一些题目,正好得以测试出他们有别于其他人的程度。考核内容如果只安排在中人甚或以下的水平,除了博取众人的欢心,考核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。考前和考后,老师的引导工作是否到位,学生是否抱着学习的热诚,除了课本以外还相应地阅读课外读物,实际上才是事情的重心,考核仅仅只是一个过程,实在无须操之过急,忧虑而悲愤。
更为有趣的是,大家一致反对填鸭式教育,然而当促进学生思考,测试学生感受能力、理解能力的内容出现时,大家又一窝蜂地加以遣责。那么,究竟是要死记硬背还是灵活贯通呢?随着网络媒介的发达,资讯的传递加快,大家在种种资讯面前保持警醒,其实是十分必要的。大众学会尊重,不随意在自己专业以外的事件发表过激的言论,尤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专业人士能够在大肆渲染的课题面前,保持理性,不被煽动和影响,正确作出回应与解答,不隨便附和与苟同,也是一种现代回避不了的考验。诸位当知,许许多多的老师在我国华文教育体制里不畏艰难、鞠躬尽瘁,大众理应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,而非鸡蛋里挑骨头,打倒而称快。否则,不需要外在的打压,华教自身很快将溃不成军。
这两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小六检定考试问题,有一位六十几岁的长者是这么看待的:“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,为何要闹得满城风雨?政客利用这些课题捞取政治资本,实在可耻。”而如果很多家长对此课题的关注与批评,纯粹出于功利目的,只把自己孩子的分数视为重点,从而模糊了考核的本质,其实也极为可耻。当然,我们也应该看一看其它的试题内容,马来文、英文、科学等科目的试题,难道就比较容易?难道就没有比较艰深的题目?难道就没有学生因此被考倒?很多父母一方面劝阻孩子在中五考试中弃考华文,一方面又对此课题大肆问责,如此现象又该作何评论?
具体辨析所谓艰深的题目可知,孩子平时如果认真听讲,用心学习,考试的时候不粗心大意,大概报章上罗列的题目,几乎只有一道题有议论的必要。首先先说不成问题的“问题”。渣滓的“滓”字和“差强人意”这个词,如果也算是偏难的题目,由此可见我们的水平已经低落到什么程度。硕士生撰写论文研究某个词语,那是学术研究里的常态,不应该和小六检定考试联系起来谈。博士生就一个“道”字和“理”字进行学术研究,亦是常有的事,不该就此而认为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就不该知道什么是“道理”。关于《母亲的作业》这篇文章,最后一道题问说为何母亲最后还是不会写“我”字,答案显然只有一个,那就是“孩子在母亲心中的地位,比她自己更重要”,选择“母亲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,都不放弃努力”者,显然并没有仔细阅读文本。文章重点在强调母亲的无私奉献,答案自然只能从母亲的无我来理解。基于此,三十九题问说病房里的人羡慕又赞许,答案也只能是“杨帆的母亲有一个很孝顺的儿子”。因为文章主旨在在强调的是母慈子孝,并非希望读者将目光聚焦在“母亲年纪一大把了还能学习”。
至如第三十六题:从杨帆获知母亲患癌后的行动,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?若仔细阅读文本,重点必在“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她身边”。因此他的“当机立断”通知副手即日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的事务,方才是重点,若把重点转移至“公私分明”,无疑是彻底忽略了文章的主旨。至于选择“足智多谋”这个答案,存在着两大问题。第一是对“足智多谋”这个成语不够理解,第二是把时间的先后顺序对调了。杨帆想到教母亲认字以减轻她的痛苦,固然是聪明的办法,但还够不上“足智多谋”。“足智多谋”还需要更多的事例补充,并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才智与谋略才能使用。另一方面,杨帆想到这么一个好办法,是在他回到母亲身边以后的事情,和题目所谓“获知母亲患癌后的行动”相比,显然是事后的事情。至于关于柳公权的题目,此处不烦多说,确实每一题皆有标准答案。之所以成“问题”,只能说是成人的水平太低所致。将不是问题的问题说成是“问题”,成人世界首先应该闭门思过才是。
我国华人一直自诩是中国以外华文教育发展最完整、程度最高的地区,因此,华文试题中出现这么几道还不算艰深的题目,实在不应该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。诸位当知,教育必须打开一个格局,让孩子畅游在宽大丰沛的境界里,而非集众人之力开挖一个小池塘,让他们在池子里称霸称王。不知天高地厚、放归大海便完全丧失生存能力的孩子,不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努力争取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