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多前,國內迎來第一所民辦的中華文化書院。敬學書院兩位創辦人王德龍與黃智鴻,在普遍不受看好下,選擇在巴生開設以傳統書院為教學模式的民辦學校。今年尾他們即將來到檳城,第一次在北馬區舉辦公開性質的文化學聚,讓北馬的中華文化愛好者,在菩提心園幽美的環境中學習中華文化。
敬學書院其實在數月前已到菩提心園舉辦過學聚,不過那只公開給內部學員參與。此次上來檳城,可說是書院山長王德龍與掌學黃智鴻一個小小心願的落實。因為在4年前他們計劃開辦書院時,原本考慮的地點是檳城。
知識是流動的
他們二人都與檳城有深厚淵源。王德龍的老家雖然在沙阿南,但他的母親是檳城人,從小每年至少會帶他回檳城娘家一次,至今仍有許多親戚住在檳城。而黃智鴻從幼稚園到中學時期都在檳城渡過,之后才搬到了雙溪大年。
兩人都非常喜歡有山有水的檳城,也認同檳城文化歷史底蘊豐厚。不過當他們有意在檳城開辦書院時,許多人都勸告他們莫選擇這裡。在考慮現實因素后,最后他們把文化事業的起步定在同樣具有一定文化底蘊的巴生。
雖然落戶巴生,他們心中的書院並不局限在一個地點。就像他們的部落格簡介說,書院只是一個據點,雖院址在巴生,不意味著學生一定得到巴生來上課。若其他地方有需要上課的話,他們都可以過去。院址是死的,知識是流動的,他們走到哪裏,那裏就是敬學書院。
發現檳城有菩提心園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后,他們決定在這裡舉辦第一次的公開活動,也是書院在檳城的第一次新嘗試。他們希望接下來的日子,有更多機會到檳城和北馬其他地區舉辦活動。
王德龍博士與黃智鴻碩士皆畢業自中國南京大學中文系,師從曹虹教授。
盼落實教授學者駐院計劃
即將在2015年迎來5周年的敬學書院有一個理想,他們準備舉辦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追思暨研討會,並禮請錢公大弟子、國際著名學者余英時教授出席。
他們也計劃設立一閒以典藏民族經典為主要藏書的圖書館,除了《四庫全書》、《續修四庫全書》以外,亦典藏《大藏經》、《道藏》。此外,文化、藝術(尤其書法、國畫)的普及讀物也是典藏目標。
他們也希望能落實教授學者駐院計劃。每年定期禮請一至二位教授學者駐院半個月或一個月,為他們提供讀書以及研究的優良環境,並開辦課程和講座,讓民眾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涵養、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信心。
獲贊助經費減輕負擔
敬學書院開辦至今即將邁入4周年,財務依然是他們肩上的重擔。王德龍與黃智鴻沒有基本收入,他們也無法聘請全職人員處理日常事務,書院的大小事務皆由兩人親力親為,並獲得一些熱心者幫忙。
單靠學費並不能維持書院。所幸,4年來他們的默默耕耘,獲得一些人肯定,在一定程度上協助減輕經濟壓力。例如他們的辦學以及各項活動獲得房東認同,在去年續簽租約時,聲明未來兩年裡,每個月只象徵性收取一令吉租金。
補貼學生膳食費
自2011年起,他們也獲得吳氏兄妹每年贊助5000至9000令吉不等的活動經費,使以導讀《禮記》以及賞析傳統音樂為主,為期近三年的禮樂人生學聚得以持續開辦。
由于小部分學生家境貧寒,敬學書院也免去他們的費用,並補貼小額膳食費,因此每月開銷也隨之增加。
走過三年后,敬學書院準備邁向另一個階段。在維持書院運作的情勢下,他們將謀求進一步發展。增加課程與講座、邀請專家學者駐院講學、徵求贊助以減輕學費,以增進來學的人數,持續促進民眾對自身文化的認識等,是接下來兩年應逐步邁入正軌的工作。
他們相信,唯有進入正常軌道,書院才可以長久與真正地發揮教書育人、端正社會風氣、團結民族的作用。
下月學聚琴棋書畫任選
敬學書院將在11月17至19日舉辦中華文化學聚,除了上課聽講以外,他們還精心安排了參學項目。參與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書法、水墨畫、古琴、圍棋、品茗、歌唱等雅集性質的分區活動。
王德龍受訪時說,《論語》中提到“志于道,據于德,依于仁,遊于藝”,孔子認為藝術也是人生所需。在參學項目中有許多選擇,包括了琴、棋、書、畫、茶。學員可根據自己的興趣,與不同負責老師一起體會其中樂趣。
王德龍將主講“學聚之開宗明義——《論語》選講”及“中華文化之要義——中正平和”,而黃智鴻則講解並示範傳統詩詞文章之吟唱,以及主講中華茶文化,介紹茶人、茶道、茶藝。
他們也邀請檳城兩位法師分享心路歷程,其中心迦法師將開講“方外士之文化心——學佛因緣與中文情懷”,法智法師開講“儒釋之水乳交融——中庸與中道”。
文化學聚對象為熱愛中華文化的各階層人士,中學生、中文教師及文教工作者皆可參與。
詳情可上網瀏覽“敬學書院”面子書或部落格www.jingxueshuyuan.blogspot.com。報名電話:王老師(017-3906756)、黃老師(012-4533579)。
學員再少也用心教
敬學書院開辦的中華文化課程,至今仍在艱辛推動的過程中。但即使來的人不多,王德龍與黃智鴻仍全心全意把自己所懂的與他們分享。他們有聚沙成塔的信念,深信這些慢慢累積起來的學員日后將發揮影響力。
要在馬來西亞開辦收費的中華文化課是非常困難的,不像市面上那些教人們如何賺大錢的各種投資課程與勵志課程,敬學書院的文化課程要開辦不易,有些課程甚至因無人報讀而開不成。
但王德龍與黃智鴻都有一個共識,就是即使來的人很少,他們也要用心教好他們。而不會一心只想招更多學生,卻忽略了已經來上課的少數人。
他們不會為了迎合主流而改變課程內容。雖然上課的人少,但來者都是有心人。慢慢累積下來,他們將是一股長遠的影響力。今年他們已開始看到其影響力,包括一些冷門文化課也有出乎意料的反應,同時有上過課的學員願意贊助一些課程,以減少課程費用,允許更多人來上課。